7月22日,第十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以线上会议方式在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举行。广西大学特聘君武荣誉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荣誉理事长郑保卫,党琼助理教授以及硕士研究生胡林莉、王子璇参加了论坛并作学术发言。
在论坛主题发言中,郑保卫教授结合近年来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的实践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谈了三点看法:
一、进一步提高站位,提高认识,提高标准。
要站在立德树人、百年大计的高度;站在促进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取得更大进步和发展的高度;站在提升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做好马新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要提高对马新观教育工作标准的定位:要把马新观教育作为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要实现马新观教育的“全过程”(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都要学好马新观),课程及师生的全覆盖(所有课程都应该体现用马新观作指导,学生和老师都要学好马新观);要使马新观课程成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课程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课程。
二、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做实做细马新观教育。
要在团队建设,特别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包括组建马新观研究机构、培养马新观教学研究、开展马新观理论研究以及用好马新观学习教材等。要抓实抓细抓紧,推进民族地区新闻院校马新观教育扎扎实实,不断深入。
三、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倡主动学习,深入学习,反复学习,学出成效,力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近年来组建了“马新观书屋”,鼓励学生自愿组建马新观原著阅读小组,引导同学们自觉读原著,收到积极效果;同时要求学生紧密联系思想、学习和生活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新闻业务实践)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特别是结合当前国际传媒领域的实际情况,对照西方新闻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来学习。弄清楚西方新闻观中的所谓“自由”“民主”“独立”“人权”等观点的实质。
对于民族院校来说,还须将马新观教育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结合起来,引导同学们用马新观铸魂、励志、导向,积极认同美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认同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要教育学生坚持“立足中国土,请教马克思”,通过不懈努力,刻苦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新观的优秀人才。
党琼助理教授和指导的2021级学硕胡林莉同学在《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民族文化》分论坛交流了《从异域想象到具身体验:元宇宙赋能广西壮族非遗文化传播的未来图景研究》探究成果。
她们认为,当下热议的“元宇宙”概念具备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拓宽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想象场域和可能路径。论文从空间再造、虚实交互和价值变现三个方面,重点描绘广西壮族非遗文化在“元宇宙”赋能下,通过多感官性、超真实化和深度沉浸的虚拟交互传承空间,实现原生场景高拟真还原、沉浸式具身体验、持续性激发非遗文化实践的可能路径。
但也应注意到,当前的“元宇宙”仍然是一个停留在设想阶段的概念,而要想真正实现广西壮族非遗文化从“异域想象”到“具身体验”的转变,还需更多努力。
2020级专硕王子璇同学在《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青年论坛)分享了《新媒体语境下婚俗改革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与传播》研究成果。
论文指出,2021年9月,全国已开放32个单位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成为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婚俗传统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传统婚俗对婚俗改革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造成一定的阻力。
论文以广西柳州市城中区婚俗改革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目前柳州市城中区婚俗改革实验区政策宣传方面存在媒体报道无针对性,宣传形式和渠道单一等问题。因此,为更好的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宣传,有关部门应联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拓宽传播渠道,引导群众宣传,更好把握受众舆论,将婚俗改革政策落在实处。
本届论坛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1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于200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国内主要民族院校发起举办。13年来,该论坛在促进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和传媒改革,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